中國消費者報報道(記者聶國春)進入4月,多家銀行的最新消費貸利率重回3%以上,從3月的最低2.5%左右到4月份的不低于3%,銀行消費貸利率迎來了緊急回調。為何銀行剛給消費貸利率松綁沒多久又戴上了“緊箍咒”?利率進退之間有何深意?3%利率的消費貸還能放心貸嗎?《中國消費者報》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。
利率大回調
3月14日,國家金融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印發(fā)通知,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,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,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、期限、利率,優(yōu)化資源配置。在政策的加持下,多家銀行先后通過限時優(yōu)惠、發(fā)放優(yōu)惠券、免息券等方式瘋狂攬客,寧波銀行“寧來花·直接貸”消費貸利率甚至最低降至2.49%。
然而進入4月,此前常見的“2字頭”優(yōu)惠利率已難覓蹤影,當前市場主流的消費貸產品利率集體上調至3%及以上。記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多家銀行近日上調個人消費貸利率,涉及國有大行、股份制銀行及城商行等機構。
招商銀行“閃電貸”年利率上調至3.4%。資料圖片
例如,中國銀行“中銀E貸”的年利率已由2.72%上調至3.1%;建設銀行“快貸”產品年利率則從2.8%調整為3%。股份行方面,招商銀行“閃電貸”年利率上調至3.4%,3月份則為2.58%,一口氣上調82個基點。城商行方面,此前疊加優(yōu)惠低至2.49%的寧波銀行“寧來花”利率調整到了3%。
北京一位貸款中介告訴記者,之前咨詢過的消費貸利率已經從2.78%提高到3%,如果有需要還可以辦理,“銀行不再發(fā)放降息券,低利率消費貸已經貸不到了”。某股份行客戶經理也對記者表示,4月1日起,所有利率低于3%的消費貸宣傳,被要求全部撤回,該行已不再發(fā)放低于年化利率3%的消費貸款。
控制壞賬率
消費貸即個人消費貸款,是商業(yè)銀行和金融機構以消費者信用為基礎,對消費者個人發(fā)放的,用于購置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費用的貸款。消費貸可用于購車、裝修、大宗消費購物、旅游、出國等個人或家庭合法消費。中國人民銀行發(fā)布的《2024年四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(tǒng)計報告》顯示,不含個人住房貸款的消費性貸款余額21.01萬億元,同比增長6.2%,全年增加1.24萬億元。
在國家大力提振消費的當下,消費貸利率優(yōu)惠為何突然剎車?對此,上述銀行客戶經理表示,3月份各大銀行為了搶客沖業(yè)績,不惜大打利率價格戰(zhàn)。在這種情況下,對客戶的審核也就沒那么嚴了,一些人也會利用消費貸來套利,本次利率上調的原因或與行業(yè)自律相關。
根據現(xiàn)行監(jiān)管規(guī)定,消費貸資金不得用于購買理財、股票、房產、償還住房抵押貸款、置換存量商業(yè)性個人住房貸款、風險投資等用途。此外,貸款資金也不得在本人賬戶間進行轉賬。然而,記者在社交平臺上搜索發(fā)現(xiàn),有不少網友分享他們獲得消費貸后取現(xiàn)還貸的“新玩法”。據了解,部分用戶利用消費貸的低利率申請借款后,將資金取現(xiàn)存入其他銀行賺取利息差或用于償還其他貸款。
上述貸款中介也對記者表示,當前房貸利率普遍在3.3%左右,而3月份的消費貸利率最低可至2.5%左右,然而有些客戶辦理消費貸并不是為了消費。
顯然,這種消費貸背離了支持消費的初衷。而且,消費貸利率卷到2.5%左右,如果被用于套利,更容易增加壞賬率。
在新金融專家余豐慧看來,銀行將消費貸利率調整為不低于3%,反映了監(jiān)管層對金融市場穩(wěn)定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關注。此舉將有助于規(guī)范市場競爭,避免惡性價格戰(zhàn),引導資金流向更有效率的領域。
余豐慧表示,低于3%的貸款利率可能無法覆蓋銀行的資金成本和風險控制成本,從而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和財務穩(wěn)定性。過低的利率也可能引發(fā)市場過度借貸的風險,增加個人債務違約的風險。這并非危言聳聽。根據國家金融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,2024年四季度末,商業(yè)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高達3.3萬億元,其中個人消費貸、個人信用卡貸款等零售不良資產占比為30%,約1萬億元。
一些中小銀行的消費貸不良率更是激增。記者注意到,渤海銀行近期公布的2024年業(yè)績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末,渤海銀行不良貸款率1.76%,較上年末下降0.02個百分點。雖然貸款業(yè)務整體風險下降,但個貸尤其是消費貸款,不良壓力卻顯著上升。2024年,渤海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攀升至4.15%,其中,個人消費貸款的不良率高達12.37%,較上年末的4.4%大幅增加接近8個百分點。
貸款應理性
雖然消費貸利率重回3%,但在余豐慧看來,消費貸對于許多消費者來說依然具有吸引力。這是因為相較于其他融資渠道,消費貸通常仍能提供較為便捷的資金周轉方案。
值得注意的是,看似很低的利率,其實可能有很多水分。記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不少利率超低的消費貸,實際上有著多種限制。例如,有的是新客專享,明顯是為了獲客。一旦用戶選擇續(xù)貸或者繼續(xù)增加借貸金額,貸款利率將會不斷上調。有的則是使用利率優(yōu)惠券,一旦優(yōu)惠券到期則不再享受超低利率。
眺遠咨詢董事長高承遠認為,過低的利率可能使消費者產生“利率幻覺”,從而超出自身能力盲目借貸,加重個人債務負擔。消費貸利率回調,消費者的借貸成本上升,有助于消費者更加理性地評估自身還款能力,避免過度負債。
專家表示,不同消費者基于自身財務狀況和資金需求的不同,對于利率的敏感度也有所差異。銀行不能僅僅依賴于低利率,而是要思考如何通過優(yōu)化服務、提升用戶體驗來增強產品的綜合競爭力。例如,銀行可以開發(fā)針對文化旅游、醫(yī)療保健等服務消費的定制化金融產品。在下沉市場方面,銀行要依據下沉市場文化、習俗和消費特點定制產品,加強耐用品消費等領域信貸支持,開展基于新型抵押物的消費金融產品。
